后劲不可以小看 大众公开四项充电新技术_车家号_发现车生活_汽车之家
来源:开云网站 发布时间:2024-08-13 16:55:10
当下人类对于电动车的关注,更多都放在了诸如三电系统、智能座舱以及无人驾驶这些比较宏大的领域。
但是汽车是一个由数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工业品,其中任何一个零部件的持续创新,是很多跨国车企巨头确保自己在市场上领先的重要基石。
作为大众汽车全球重要的创新中心,大众美国创新中心近日对外展示了其在电动车领域的4项关键技术的突破。而从研发成果的成熟度来看,这些创新成果大概率会在不远的将来被应用在大众旗下的电动车车型上。
从职能上来看,大众美国创新中心在2020年才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整合了大众汽车、美国田纳西大学以及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三方力量,旨在对电动车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突破。
对于大众来说,引入一部分美国大学智慧和科技力量来和内部协同合作的做法,值得国内车企借鉴。
对于电动车来说,电池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因此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碰撞导致电池发生自燃,整车企业必然会给电池包带来最为坚固的保护。
但是在材料属性不变的前提下,要增加电池包保护架的刚强度,必然需要堆砌更多的高强度的钢材料。而更多高强度钢结构的使用,必然会导致整车重量的上升,进而影响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大众美国创新中心利用AI技术研发出了一种微型金字塔形状的电池组框架,在减重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依靠这种框架结构,仅仅只需要用液态树脂这样的材料,就能承受达到自重(68克)3万倍的重量。
此外,树脂材料具备更高的能量吸附能力。当电池包遭遇外界撞击时,能够更好地卸载以及传导能量到非电芯区域。
下一步,这个全新的电池组架构便能应用到大众汽车的开发流程当中,分开发和量产两个阶段,对这个全新的设计进行多轮验证。若能够通过严苛的测试流程,这个全新的设计就可以在量产车型上应用,为大众汽车减重带来巨大的帮助。
当下,对于全球车企集团来说,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传统汽车内饰件来说,大量塑料部件的使用对于环境保护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一旦车辆报废之后,如何将相关的塑料件降解回收,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为此,大众美国创新中心正在研发将利用纸张来作为汽车内饰塑料部件和箔片的可回收替代品。
根据该团队公布的信息来看,他们已经成功研发了将纤维素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预成型和热压”制成耐用内饰件的技术”。
也就是说,基于大众美国创新中心的这项技术,我们能够将可收回的纸基复合材料转化为不同尺寸的内饰部件,还可以添加不同的纹理和颜色。
从外观上来看,这种纸质内饰材料和塑料或者其他材料的零部件上没有太大的差异。接下来就看,包括大众在内的主机厂的态度,是否真正将环保落到实处。对于大众汽车来说,只要是不会降级整车内饰的品质,同时在成本上也比较有优势,那大众就完全没有任何理由不采用这种全新的纸质内饰材料。
但是具体效果如何,还是有待市场的检验,包括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当然,大众有一套严苛的内部试验认证流程。纸质零部件能否通过相关的测试,将成为决定其能否进入量产车的关键要素。
大众美国创新中心还有一项研发成果就是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 片状模塑料。基于这个材料,大众美国创新中心制作了2020款大众Atlas(国内的Teremont途昂的美国版本)的后尾门。
从重量上来看,使用这种材料的新尾门比金属尾门轻了13磅,重量减轻高达35%以上。和电池框架一样,更轻的重量能够提升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而且使用这种全新的纤维复合材料尾门也不需要大众来变更整车工厂的装配顺序,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对现有金属尾门的切换,在制造工艺和总装工艺上没有太大的影响。
所以,只要这个全新的尾门,不仅在自身的成本控制方面,同时可以通过大众汽车自己的DV/PV试验,那就可以迅速量产上市。而且可以用这种技术的,既可以是电动车,也可以是燃油车。
在国内,每逢节假日高速公路电动车充电站就会人满为患。充电时间较长导致电动车用车非常不便利,因此提高充电速度成为车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这个方面,大众汽车团队研发了一种使用碳化硅材料的线圈和充电面板设计。通过碳化硅材料的赋能,大众相关研究团队声称能够将充电功率从早期的6.6kW提升到120kW,而下一步更是有望提升至300kW的能力。
不过和之前几项技术不同的是,300kW的超充能力并不先进。以国内广汽埃安公布的其最新的超充技术来看,最高充电功率已达到480kW,只要配套相关超充桩,就能轻松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200公里的情况。
但是广汽埃安以及其他的超充技术成本并不低,因此对于大众美国创新中心研发的碳化硅逆变器来看,其能否通过引入碳化硅材料,在成本上取得更大的优势将是最大的看点。
对于大众来说,其在全世界电动车市场的发展中并不处于一个绝对领先的位置,但是大众在很多和电动车相关的技术的研发上却并不落后。
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来构建起一个其他车企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大众这样的跨国车企集团一直在做的事情。
对于国内车企来说,大众这样的做法可以让我们关注。当国内车企来说将大量的资源都投入到了所谓的智能电动车的核心领域的同时,对其他那些并不起眼的技术,也需要相关工程师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研究。只有做到每一个细枝末节的极致,最终才能造就一台整体产品力挑战极致的整车车型。
上一篇:【最全】2024年复合材料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业务规划等)
下一篇:2024年中国复合材料产业链图谱研究分析(附产业链全景图)